何濟林:腹藏十余殘彈的開國少將
“舞勺出鄉關,‘參紅’別神潭。轉戰湘鄂黔贛,任職連營團。反‘圍剿’硝煙漫,腹藏十余殘彈,長征何懼難。飲馬延河水,踐行持久戰。殺鬼子,躲亂槍,藏尸山。只身泅渡黃河,率部滅敵頑。功勛卓著受獎,肩負重任冀南,八年勇奮戰。日寇舉白旗,再戰凱歌還。”這是開國少將何濟林戎馬倥傯生涯真實寫照。日前,何濟林的侄子、武漢市政法工作者書畫研究會副會長何同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二伯何濟林55年革命生涯進行了生動總結。
何濟林(1914-1983)系西流河鎮豐子垸村人,14歲參加農民赤衛隊,16歲被編入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排長、營長、參謀長、副旅長到師長,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何濟林出生入死,身經百戰,立下赫赫戰功。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
全國抗戰爆發后,何濟林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春,擔任八路軍第129師冀南軍區獨立支隊參謀長的何濟林,東渡黃河,參與制定抗日作戰計劃并直接參加戰役指揮。
1940年,百團大戰期間,時任冀南軍區中央縱隊旅二十團參謀長的何濟林,參與制定破擊日軍鐵路、橋梁等交通線的戰術,并以坑道作業方法成功炸毀了位于沙河西北五公里鐵路以東小馬莊的日軍碉堡。“群眾聽說我們要拔掉這個釘,非常高興,自發組織了擔架隊、民工隊、送糧隊,婦女在家磨面、做鞋等,給子弟兵以大力支援。”何濟林在《在反摩擦破擊戰中的二十團》回憶文章中提道。
1942年,面對日偽軍的頻繁“掃蕩”、“清鄉”和“蠶食”,何濟林所在的第2軍分區采用掏心戰術,發起八公橋戰斗,成功打掉了偽軍首腦機關,還橫掃了保安集、王郭村等據點,伏擊殲滅了東明方向援敵的兩個營,擴大了冀魯豫根據地。
何濟林英勇善戰,身先士卒,屢立新功,也屢次負傷,但總能很好地完成上級交辦的光榮作戰任務。1945年6月底,第129師太行軍區集中9個團兵力,在3萬民兵和自衛隊配合下,發起安陽戰役。時任第2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的何濟林,在戰役中不幸肺部中彈。“直到10年后的1955年,才有條件在北京紅十字會醫院取出滯留體內的10多枚彈頭。”何同興說。后在襄樊戰斗中,他又負傷切除右肺小葉,評定為甲等一級傷殘。
新中國成立后,何濟林以國家需要為導向,積極投身國防教育事業。1954年6月起,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現為吉林大學農學部)校長。從久經沙場的戰將轉戰獸醫教育領域,近20年來,他為獸醫大學的起步、移交、恢復和發展,做出了諸多開創性的工作,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獸醫人才。他還親自帶領全校師生翻舊房修舊樓,組織學生參加東北地區遼河水災等救災以及支農活動。他經常教育學生“發揚吃苦耐勞的光榮傳統”“虛榮心只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心則注視著祖國的事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忠心為國、矢志教育的理想信念,給獸醫大學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們砥礪前行。(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鄧一凡 市勞動就業管理局退休干部王桂紅亦對本文有貢獻)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