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鎮辦第二期年輕干部“勇當排頭兵、對標爭一流”大研討側記
原標題:青春對標爭先實踐落地生根
——全市鎮辦第二期年輕干部“勇當排頭兵、對標爭一流”大研討側記
7月24日,全市鎮辦第二期年輕干部“勇當排頭兵、對標爭一流”大研討活動現場,20名年輕干部帶著田間地頭的“泥土氣”,將崗位實踐中的思考、對標先進后的感悟娓娓道來——他們不繞彎子談差距,帶著“施工圖”講辦法,讓“對標爭先”的青春誓言從話語承諾,轉化為步步可及的實踐路徑。
民生服務既要“兜住底”,更要“提品質”,這是年輕干部扎根基層的初心。作為民生保障的“暖心工程”,養老服務升級路徑成為熱議焦點。西流河鎮塘灣工作片黨總支書記張世皇對照董浜“康復-理療-護理-養老”一體化服務體系找差距:“我們現有的助餐、代辦等服務能解‘燃眉急’,但離‘有品質’的養老還有距離。”目前,他們正推進塘灣白公湖頤養園建設,理療、康養等服務已納入規劃,與省內2家醫藥公司達成初步共識,“讓老人在家門口享受專業康養”的目標日漸清晰。
黨建如何從“紙上”落到“事上”?這是基層治理提質的關鍵課題。長埫口鎮黨建工作辦公室主任孫妍以常熟黨建為鏡,點出核心問題:“常熟的黨建跟著產業走、圍著發展轉,為我們提供了生動范例。”她的破題思路已然成型:在特色產業鏈、專業合作社里“建強支部”,讓黨員在技術攻關、品牌推廣中“亮明身份”,以“黨建鏈”串起“產業鏈”,讓組織優勢真正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動能。
村級集體經濟如何從“輸血”轉向“造血”?彭場鎮何場工作片黨總支書記李澤棟從織里鎮“市場化運作激活發展動能”的經驗中找答案:“他們把市場規律融入城鎮規劃,我們也要打破‘等靠要’的慣性思維。”該工作片的強村富民公司“訂單農業+”服務已啟動籌備,在現有農機服務基礎上,1萬畝合作種植的“版圖”正逐步鋪開,“全年經營性收入突破30萬元”的目標,正通過市場化路徑穩步推進。
基層治理的“密碼”,藏在與群眾面對面的交流里。沙湖鎮油合工作片主任安宇分享的西環線硬化項目經驗,道出其中關鍵:“把政策講成‘家常話’,把效益算成‘明白賬’,群眾自然會支持。”如今,在川氣東送項目征地現場,他和團隊逐戶梳理訴求,把“群眾盼什么”和“政策能什么”精準對接——年輕干部的“腳下沾泥”,正是治理效能的“底氣來源”。
對標董浜鎮“全鏈條發展、品牌化突圍”的成功實踐,楊林尾鎮黨政綜合辦公室主任姚丹有了自己的思路:必須直擊產業鏈斷層、品牌弱質化的核心短板,以湖北綠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引擎,加快建成10萬畝綠色蔬菜核心基地,筑牢產業根基;緊盯冷鏈倉儲、精深加工等關鍵節點精準招商,強勢打通“田間到餐桌”全鏈路;借鑒董浜鎮農旅融合精髓,升級聯合垸萬畝油菜花海節,聚力打響“楊林美”區域公用品牌,通過標準提質、溯源保真、電商拓市,建設“果蔬小鎮”,打造農業支點。
如何以“土地流轉”激活“產業動能”?沙湖原種場城鄉建設辦公室主任周鵬說:“零散土地難出效益,我們要通過流轉實現‘小塊并大塊’。”目前,當地加快推進全域土地流轉,按“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原則整合農田,力爭今年流轉率超90%;探索“品牌+基地+標準+農戶”模式,依托電商、冷鏈延伸產業鏈,培育物流網點和加工龍頭企業,讓土地“流”出效益、“轉”出動能。
沒有“漂亮話”,只有“實在招”;沒有“空表態”,只有“路線圖”。從養老服務的品質提升到產業鏈條的品牌塑造,從黨建與發展的深度融合到集體經濟的創新突破,年輕干部們把基層的“痛點難點”變成了對標爭先的“攻堅靶點”。這些帶著朝氣的思考與行動,正讓“勇當排頭兵”的承諾,在鄉村沃土上生長出實實在在的成果。(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胡圣)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